EDVVE79465BRFREF5ECE

 

OKAPI 推薦

  •  

    文/李志銘2017年11月02日

    回想昨日逛簡體書店,就像在二手書攤尋寶一樣,往往能讓人看見不同的景致。 最初在那簡體書還被叫做「匪書」的年代,大多數一般讀者不容易取得,只能透過學術研究單位的名義申請購入。而對於當時本島書蠹圈內的識途老馬來說,大概只有來到早期台大溫州街一帶的明目書社、結構群、漢國冊府,或是光華
  •  

    文/楊芩雯2013年05月28日

    單聲道:城市的聲音與記憶 你會拿什麼線索來記憶一座城市?李志銘以新作《單聲道:城市的聲音與記憶》拉出一方聽覺印象之網,波長廣闊。書中寫及人聲叫賣聲、各式車械鐘聲、自然界的蟲鳥鳴聲風雨河海聲,有悅耳的也有噪音。時間則延展至半世紀外,記錄多首三〇年代日治時期歌謠,從詞中描繪約略可

內容簡介

連續兩屆金鼎獎得主 李志銘
重訪台北的老聲音,台灣的老聲音
最新力作

  「聲音確實有種看不見的力量,能使人安心,也能讓人焦慮。」有誰記得螢橋河畔「露天歌場」水岸歌聲?一曲〈月夜愁〉是否迄今卻仍歌詠著台北三線路夜晚之迷人所在?至於那些城市深晚未歸人歌唱「今天不回家」的迷離身影,亦深情見證北投「那卡西」夜晚,流淌著比白天更多的浪漫。

  金鼎獎得主李志銘,不僅爬梳台灣文化風景,也書寫城市聲景,用不同角度喚醒台灣走過的豐富歲月。

  這部聚焦台北記憶與聲景之作,談城市印象也談聲音與地方的關連,城裡城外的聲音記憶,耳熟能詳的樂曲,帶出台灣早期的地方縮影,另一方面也將城市自農村到工業的快速發展,運輸工具日益便捷,南來北往的印記,藉由一些古調樂曲呈現。

  李志銘也探詢城市生態的轉變,試圖喚醒城市擁有過的大自然印記,在書中回顧台灣音樂史上一個個似曾相識的名字:舉凡日治時代鄧雨賢、江文也,乃至戰後初期文夏、洪一峰、紀露霞與鳳飛飛,並試圖以聲音景觀(Soundscape)解讀,有如戰後台灣城市文化史,別有一番風味。

  眾聲喧嘩的二十一世紀,環境迫使人們聽聞的聲響是如此過度地嘈雜不堪,那些隱蔽於寂靜當中等待著人們去覺察的被隱藏的聲音,充滿許多耐人尋味的故事。

作者簡介

李志銘

  1976年生於台北,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具有天秤座理性的冷淡與分析傾向,對人對事缺乏諂媚的熱情。工作餘暇偏嗜在舊書攤中窺探歷史與人性。著作《半世紀舊書回味》曾獲2005年《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裝幀時代》獲2011年金鼎獎,《裝幀台灣》也獲2012年金鼎獎。目前專事寫作。

目錄

推薦語 吳家恆

推薦序 聆聽城市的身世 畢恆達

第一篇 序曲

寂靜之城

第二篇 城市印象──聲音的地方

再會三重埔
晝夜邊境
一曲〈月夜愁〉歌詠台北三線路迷醉之夜
城內城外,兩個不同世界
城市深晚未歸人的迷離身影:從〈台北上午零時〉到〈今天不回家〉
北投「那卡西」夜晚流淌著比白天更多的浪漫
聲音如何以城市(地方)命名
驚雷與威權之聲
聽見遠方有戰爭:從《一八一二序曲》到「八二三炮戰」
空襲警報:關乎噪音轟炸的聽覺記憶
城市鐘聲何處尋

第三篇 城市晃蕩──聲音的速度流動

穿越街道的節奏與身體
蒸汽火車搖滾音樂文化史
鐵道歌唱:從蘭陽古調〈丟丟銅仔〉到現代合唱曲〈飛快車小姐〉
流動的城市:火車南北往返串連聲音鄉愁
時速四十公里:從鄉村滑向工業時代的聲軌
現代資本主義城市的擴張與壅塞:四奇士合唱團〈討厭的公共汽車〉
失速的城市、失速的哀傷:工商時代汽車流動噪音蔓延
侯德健〈高速公路〉見證八○年代台灣汽車文化濫觴
蘇芮〈跟著感覺走〉體現城市速度與欲望
台灣「歐兜拜」(Auto-bike)城市機車狂想曲
叮叮車鈴聲懷念青春的飛

第四篇 城市生態──聲音的季節與風景

被遺忘的季節之聲
聽見城市裡的鄉村風景
遠去的市井叫賣
冬夏晨昏的叫賣音信
從行商招徠到江湖走唱:細聽郭大誠傳述台灣古早行業歌曲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農諺測天,諦聽鳥音
鳥鳴召喚一座春天棲息的城市
夜裡秋蟲鳴聲皆美
聲音正凝結止水之靜
日本「水琴窟」靈妙清音
河岸旁,錦歌繁弦如夢:台北螢橋河畔「露天歌場」
當雨季來臨,屋瓦敲打樂響起
觀聽海潮,洄瀾拍岸
海洋是人類音樂的總和

第五篇 弦外之章

你的黃河長江其實是淡水河濁水溪──寫給台灣作曲家江文也的懺情書

後記.致謝

 

推薦序

聆聽城市的身世∕畢恆達(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志銘還在台大城鄉所就讀的時候,我已知他除了是喜歡逛二手書店的書迷之外,也是會蒐藏黑膠唱片的古典音樂迷。等他陸續出版了《半世紀舊書回味》、《裝幀時代》、《裝幀台灣》這三本得獎好書後,我知道寫本古典音樂書只是遲早的事,但沒想到他在《單聲道:城市的聲音與記憶》,不只談古典音樂也論流行歌曲,不僅涉及音樂更關心城市中的音景。台灣不乏有作者寫古典、寫爵士、寫流行、寫搖滾,但是連結音樂與聲音∕音景的作者卻極為罕見。這本書也就清楚凸顯志銘的個人風格,在看似龐雜的主題中,貫穿作者的核心關懷。

  心理學對於空間認知的研究早期有賴於白老鼠走迷津,有的老鼠不按規矩走,總想翻牆而出,心理學家直接將這些老鼠視為不聽話將之放回迷津,而沒有深究翻牆的原因,錯失了推進認知理論的契機。1948年Tolman的關鍵性實驗,證實了老鼠並非機械式地對環境刺激給予直接反應,而是在走過迷津之後,對於迷津通路有了一個整體的概念,亦即證實了認知圖(或認知再現)的存在。

  空間認知的研究從此從行為論轉向認知論。1960年都市規劃師Kevin Lynch以波士頓、澤西市、洛杉磯的研究為基礎出版了空間認知的經典著作:《都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他將城市使用者的觀點納入都市規劃之中,此後,幾乎所有的規劃報告書都會出現地標、通道、節點、邊緣、地區的符號與說明。後繼者,持續深化他的研究,或加入方向感、意義、認同等面向,或研究認知圖發展演變的歷程。也有研究者走出Lynch的視覺偏向,將之挪用到環境聲音的分析,用音標、音域、聲道來理解環境。

  不過真正的音景書寫的聖經,無庸置疑是1977年由加拿大作曲家R. Murray Schafer所撰寫出版的The Tuning of the World(1993年書名改成The Soundscape: Our Sonic Environment and the Tuning of the World)。在意識到聲音逐漸污染崩毀之際,他超越消除噪音的概念,轉而採取更為正向而寬廣的觀點教導我們如何讓聲音環境更為健康而悅人。在這本書中,Schafer討論工業革命前的音景(主要是森林、水、動物與機械尚未演進前的城鎮聲音)、工業革命後的音景(工廠機器、汽車、飛機的聲音成為音景的主宰,產生大量的低頻)、聲音的文化象徵,以及提出正向積極的音景設計。此書即使出版已經超過三十年,仍然是思考音景創意的源頭。

  對於熟悉視覺而對聲音相較遲鈍的讀者,閱讀的過程中絕對處處是驚喜。他告訴我們世界上音量最大的聲音,如何從打雷、地震、雪崩,轉變成機械、噴射機、太空梭發射的聲音。如何從測量一個城市中救護車的音量來探索該城市背景音的演變。教堂建築的高度讓它成為城鎮的地標,然而教區可以說就是一個由教堂的鐘聲(可及之地)所界定的空間。作者還指出最強的聲音其實是靜默,這時人可以聽見自己心跳的聲音。最動人心弦的不是管弦齊鳴,而是讓全城的活動停止,一片寂靜。此時寂靜將像教堂鐘聲一樣震撼人心,感動人情緒的深度無與倫比。

  同時由Schafer所創立的世界音景計畫(the World Soundscape Project, WSP)除了從科學、美學、哲學、建築、社會學等不同面向研究音景生態之外,更為加拿大與歐洲等地留下無數的聲音記錄,目的在於促進人群與聲響環境的和諧。日本在翻譯Schafer的音景著作後,於1993年成立日本音景學會,成為音景研究的重鎮。除了調查東京鐘聲地圖、徵選日本百大音景、調查都市音景源之外,更推動將政府的政策從消極的噪音防治導向積極的音環境示範。台灣則有王俊秀引進此概念,針對台灣進行音景的調查與紀錄,例如請新竹市民票選「竹塹十大音景」(第一名是新竹風)。這是一條理解志銘的《單聲道:城市的聲音與記憶》的重要線索。志銘以他對古典與流行音樂的熱愛,加上建築與城市規劃的學術訓練,相互衝撞啟發而有了這本頗具創意的書出現。

  《單聲道》並不是傳統討論音樂的書籍,他提及的古典音樂是加入聲音的音樂,如使用真實加農砲聲的〈1812序曲〉,融入街頭喧鬧與喇叭聲的〈一個美國人在巴黎〉,或是模仿動物聲音的歌曲與音樂。流行歌曲則成為理解台灣城鄉變遷的重要線索。在聲音與音樂這個交錯的主題下,他也討論了自然的聲音(如雷電聲、蟲鳴鳥唱)、人為的聲音(如空襲警報、鹽水蜂炮聲、城市鐘聲、市井叫賣聲),特別是各種交通工具(包括火車、電車、公車、自行車)的聲音。同時藉由這些聲音以及相關流行∕廣告歌曲論及運輸工具的演進過程,以及其與城市發展的關係。讀者無論是喜歡音樂、城市、自然或技術,都可以從這本書得到許多知識與靈感。

  閱讀《單聲道》也讓我有機會重新從感官的角度來省思我的學術研究:物的意義。回想當問及最懷念的台灣事物,留學生通常不約而同回答是:台灣小吃。留學生為了避免水土不服,則會將從台灣帶去的一杯米與水摻加在異鄉的第一頓飯中。而留學生最常提及的心愛之物,如照片、信件、地圖屬於視覺之物。但是如同幼兒難以割捨的取代照顧者的毛毯,留學生用來適應與家人分離的過渡物(如布娃娃、T恤)大抵倚賴觸覺(柔軟、溫暖)與嗅覺(媽媽身上的味道)。聲音也是物的意義的重要元素。一位學生提及曾在某個下雨的夜晚,聆聽洛史都華的歌曲,歌聲和著雨聲讓她沈醉。後來錄音帶卡帶損壞了,她急忙騎著腳踏車到唱片行買一卷相同的錄音帶,放進錄音機裡,卻再也聽不到雨聲了。

  視覺的獨斷,擠壓了人類其他感官的發展。正如英文的I see既是我看到,也是我懂了;而中文的明瞭、視野、遠見也都與視覺有關。因此《香水》主角葛奴乙能夠用嗅覺「看」到視線之外人的身影,《盲人心靈的秘密花園》主人翁說:「如果我的房間會下雨,我就會知道哪裡是沙發、哪裡鋪了地毯」,就特別讓人印象深刻。事實上,耳朵是我們每天最早打開最後收工的感官。早上我們通常為鬧鐘的聲音所驚醒,夜晚則在心靈音樂的聲音中逐漸沈睡。更不用說,擾人清夢的通常不是光線,而是縈繞耳邊蚊子的嗡嗡聲、巷口呼嘯而過的機車聲,或是樓上住家的走路聲與馬桶沖水聲。

  從都市的尺度來看,視覺霸權也顯而易見。絕大多數的交通指示幾乎倚賴視覺,如紅綠燈、平面圖、斑馬線、市招、禁止標誌。而現代人幾乎智慧型手機不離手,拍食物、拍街景、自拍,但是極少會想到錄下街頭的聲音。志銘書中這句話:「當視覺景觀幾乎壟斷現代城市生活印象時,人們是否亦需另行尋找一種由聲音串起、穿越人造城鎮與自然地貌交界的空間記憶?」就很值得我們細細思索。下回在用手機拍照之餘,也不要忘了駐足聆聽,按個鍵為許多稍縱即逝的街頭聲音留下歷史的紀錄。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841565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344頁 / 17 x 23 x 1.72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再會三重埔 李志銘

每座城市或地方都各自承受著一種歷史宿命,而這種宿命幾乎完全決定了它的空間特色。

三重埔,我的出生地,一部幾乎被時間遺忘的戰後台灣歌謠文化工業城市史。

起自五○年代以降,那是台灣剛藉美援站穩腳步並摸索著靠加工業帶動經濟發展的關鍵年頭。當時島內物資匱乏、生活普遍困頓,許多待在家鄉沒有出路的農家子弟與鄉村女孩紛紛來到大城市裡找工作,甚至不乏繼承祖產者在南部賣了田地帶著妻小前來討生活。這些從中南部先來後到的城鄉移民,每個人都懷有無窮的夢想與決心,彷彿天生帶有趨光性的蟲兒無法抵擋微光希望誘惑般地一致湧向台北。

依稀記得年幼時好幾回從阿嬤的收音機裡聽過綽號「阿西」的黃西田操著一口憨厚嗓音唱了這麼一首老台語歌調〈田莊兄哥〉:「趁著機會,火車載阮要去喲……來去都市若賺有錢,我會返來」,曲中第一、二、三段開頭分別以「不願擱鼻田莊土味、不願擱騎犁田水牛、不願擱聽水蛙咯咯」吐露出當時年輕人普遍對於傳統農村生活的嫌惡與厭倦,為了負擔家計因素導致不得不離鄉背井前往大城市移居。

將內心悲愁藏在詼諧逗趣的外表下,〈田莊兄哥〉訴說著莊稼人從台南一路撘火車搖晃到台北的情境轉變,尤其是每句唱詞末段模仿火車行進規律節奏的那一聲聲「咻咻蹦蹦……咻……蹦蹦」迴盪起幾波餘韻與親切感,真叫我一輩子也難以忘懷。

恍恍惚惚耳邊似乎總是迴繞著曲中結尾這段口白:「台北到了,台北到了,請各位旅客,嘸通忘記別人的物件。」宣告了此番離鄉旅程終點站即將到來,同時也忐忑不安地迎向另一場無止盡城市流浪的異鄉起點。

待下車安置了行囊住處之後,他(她)們第一步走進繁榮城市的最初門戶,就是台北橋。沉重混濁的淡水河面上,台北大橋串聯起左岸「三重埔」與右岸「大稻埕」,區隔了北部城市與南部鄉鎮的空間界線。

跨過淡水河走出台北市「大橋頭」地界,步入對岸囊括生活成本低廉、工廠林立、就業機會多而成為外地人主要聚居場域的「三重埔」地區,混雜了來自雲林、彰化、嘉義等全台各地北上謀生者不同方言口音。他們齊搭上急速城市化的時代巨輪,各種聲音語境迴盪在鄰里巷弄住家兼工廠的狹小空間內。工廠裡無數作工幫傭而收入微薄的年輕學徒與生產線女工埋身於暗無天日的污濁環境下,幾乎是終年無休地茹苦咬牙儉樸度日。甚至有些初到異地的年輕人因無法正式謀職,便只能聚居在台北橋下,成為按日出賣勞力的臨時散工。

「阮是十八薄命農村女,離開家鄉出外來求利,想著歹命有時目屎滴,也是不~得已~咦~,離開阿母的身邊,阿母啊你現時~咦~像阮心內悲」,當時年方二十出頭的年輕女子紀露霞(1936- )初試啼聲來到台北成都路「民聲電台」正要展開駐唱生涯,而「中廣」製播「好農村」節目也找她去錄製三七五減租政令宣導主題歌。名氣漸開的她,初次灌錄了這首由周添旺將美空雲雀〈夕やけ峠〉原曲填上台語歌詞的〈黃昏嶺〉,黑膠封面散發濃厚的時代感。

〈黃昏嶺〉曲詞內容描述一位農村少女為忙於養家活口而前往台北找尋工作機會,每至黃昏夕陽遙望故鄉母親身影,便想起孤身流落他方感嘆命運弄人的惆悵心境。這首歌調,透過音色飽滿甜美淳厚的紀露霞來詮釋,特別是那一連串搭配自由節奏分句韻腳娓娓唱出~咦~啊~的綿長拉音,創造出所謂「紀式演歌風格」獨一無二的爵士台灣味,與同時期另一首時空背景相近的陳芬蘭〈孤女的願望〉在當年不知撫慰了多少滿懷希望遠赴大城市工業社會打拼、同為異鄉遊子的孤寂心靈。

三重埔歷來是一個臨岸接壤台北的轉口港,各鄉市各階級人等雜居,秉持現代都會的空間性格,所謂「三重人」與「外地人」的區分並不確鑿。作為鄰近首都台北最斑斕蕪雜且不斷快速更新的移民工業城市,三重埔不斷隨時有人懷著希望搬遷進來,也有人幾經游移漂泊之後黯自離去。

遠溯日治昭和年間(1930年代),因屢遭大水淹漶地貌低濕而得名的「三重埔」一地,原與蘆洲、板橋浮洲並列為北台三大蔬菜供應區,當地大多為農村木造屋舍或簡易土牆建築的地頭菜園遍佈、生活簡樸,取水則靠自鑿的幫浦汲水,有些人家便在河畔沙地沃土種植些蔬果以求溫飽。其後由於太平洋戰爭爆發(1941),日本殖民政府正欲大肆進行「侵華戰爭」與「南進策略」,乃開始計畫在島內發展軍備相關重工業。基於防空疏散政策考量下,為了避免作為戰時指揮所與行政首府的台北市遭受戰火波及,遂決定將市區周邊鐵工廠、印刷廠、紡織廠、化學廠等重工業設施經由台北橋疏散到三重、新莊、五股等近郊地區。
 
 

 

 

 

... 在自身增長的結構性土壤依然肥沃、依然擁有穩固的商業邏輯的情況下,陌陌已經有足夠的底氣去採取漸進式的結構調整,這一方面來自於其已經累積起的用戶基本盤,另一方面則來自於在年輕人本身的代際更迭下,對直播與社交的動態理解。 作者 | 周亞波 陌陌已經連續20個季度實現盈利。 北京時間3月19日,移動社交網絡平臺陌陌(Nasdaq: MOMO)公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及2019年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業績(以下簡稱「財報」)。財報顯示,2019年第四季度,陌陌公司凈營收達46.879億元(約6.734億美元),同比增長22%。 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計量,2019年四季度歸屬於陌陌母公司的凈利潤為12.525億元(約1.799億美元),這意味著,陌陌已經將連續盈利的周期擴大到了20周。 直播依然是陌陌收入的主要來源,財報顯示,2019年全年,陌陌凈營收達到170.151億元(約24.441億美元),比上一年同期的134.084億元增長27%,其中,直播業務的全年營收達到124.5億元,占據了總營收7成以上。 在營收保持著高速增長的同時,陌陌的收入結構也在發生著漸進的調整,2019年第四季度,直播服務營收33.835億元(約4.86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29.592億元相比增長了14%。而增值業務營收達到11.891億元(約1.708億美元),同比上一年的7.224億元增長65%,在季度營收上已經超過了直播服務營收的1/3。 財報表示,增值業務包括虛擬禮物服務以及會員訂閱服務,「其增長主要是由於陌陌為提升用戶的社交體驗而引入了更多功能和更多付費方案從而推動了虛擬禮物業務的持續增長,同時受到探探會員訂閱收入增長的影響。」 在自身增長的結構性土壤依然肥沃、依然擁有穩固的商業邏輯的情況下,陌陌已經有足夠的底氣去採取漸進式的結構調整,這一方面來自於其已經累積起的用戶基本盤,另一方面則來自於在年輕人本身的代際更迭下,對直播與社交的動態理解。 01 | 固土 「有錢」是外界對陌陌一個較為直觀的判斷。不論是近年幾乎每年都會在網際網路圈內流傳的「巨額福利」,還是逐步完善對旗下主播上升通道的打造,或是一年一度的「驚喜夜」盛典,這些較為直觀的形象塑造工程,或多或少源於穩固的盈利通道下的現金池。 根據財報,截至2019年12月31日,陌陌持有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定期存款為149.253億元(約21.439億美元),截至2018年12月31日為112.926億元。2019年第四季度經營活動帶來的凈現金為16.751億元(約2.406億美元),上一年同期為11.634億元。 充裕的現金流既是陌陌連續20個季度盈利的結果,也是支撐現有運轉模式的重要保障。 2019年第四季度,陌陌直播業務的營收達到了33.835億元,相比2018年同期的29.592億元增長22%,財報指出,直播服務營收的增長,「主要原因在於針對不同付費群體實施不同的產品和運營策略。」 ... 一年半前,2018年Q2財報會上,陌陌CEO唐巖就曾經表示,陌陌的賽事運營更加偏重於長尾,例如像粉絲團這樣的機制。這決定了陌陌的存在著天然的ARPU值的提高潛力。 針對頭部用戶,陌陌也並未著急推出類似「爵位」的概念,而是通過產品的更迭強化不同用戶所處價值。2018年第四季度,陌陌引入了類似家族體驗的新體驗,允許一部分高收入用戶劇集,形成「家族」,享受「為之奮鬥的榮耀」,唐巖透露,自從推出以來,對這一體驗的反饋非常積極。 這一體驗依託於主播與粉絲互動達成社交關係的基本邏輯,陌陌維持了自身的生態結構,也強化了更廣泛用戶人群的認同感,也與陌陌在用戶邊界拓寬、人群下沉的策略並不矛盾。 2019年12月,陌陌主App月度活躍用戶為1.145億,上一年同期月度活躍用戶為1.133億。2019年第四季度,陌陌公司直播服務與增值服務付費用戶去重後總數達1380萬(包括探探付費用戶450萬),上一年同期為1300萬(包括探探的付費用戶390萬)。 唐巖曾表示,基於在娛樂直播行業多年的經驗,陌陌的用戶畫像和使用習慣更加適合直接的付費打賞。這也讓抖音、快手等更偏向於碎片化短視頻平臺進軍直播業務,以及以遊戲直播為重要陣地鬥魚和虎牙均未曾對陌陌的收入基本盤產生太大影響。 這與陌陌自有基因形成了呼應:作為陌生人社交起家、定位為「移動社交網絡平臺」的網際網路公司,陌陌平臺直播的社交與社區屬性非常濃烈,這構成了陌陌在營收上的基本土壤,也為陌陌兌現ARPU值的增長提供了充足的動能。 02 | 循季 花開擇土,也懂應季。 創辦於2011年,以陌生人社交起家、後又經歷了泛娛樂直播轉型,同時通過收購探探鞏固陌生人社交地位的陌陌,對所處環境的變化有著較為明確且務實的理解。在良好的運轉下,陌陌正處在一個不需要太大動作、又在具體消費場景的構建嘗試中相當下功夫的社交平臺。 唐巖曾表示,直播作為一種新型的娛樂互動形式,在內容提升與娛樂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付費用戶和ARPU都會有增長空間。而陌陌的整體用戶盤子的轉化率特點和對多重付費場景的挖掘,都決定了陌陌踩中這種增長空間的能力。 2019年第四季度,直播服務營收33.835億元(約4.86億美元),相較去年同期增長14%,而增值業務營收達到11.891億元(約1.708億美元),同比上一年的7.224億元增長65%,在季度營收上已經超過了直播服務營收的1/3。 2019年, 陌陌增值業務全年營收41.1億,在總營收中的比例已提升至24.13%,相比2018年有10.08%的增幅。 同樣是在2Q18的財報電話會上,唐巖曾表示,「增值服務和基於才藝表演的直播業務的付費場景是不同的,增長服務的虛擬禮物主要適合各種非直播的場景結合,相對來說ARPU比較低,但付費人群更廣。」這解釋了陌陌在此後的著重調整方向。 這種持續引入新體驗的能力,包括了陌陌主APP的玩法豐富,包括了探探會員服務的升級,也包括了陌陌對泛社交工具的廣泛嘗試。 ... 2019年起,陌陌曾先後推出過ZAO、是他、Cue、赫茲、瞧瞧等多款實驗性質的泛社交產品,其中ZAO曾引起過較大的討論,這種並未耗費太多成本的實驗,從一個方面體現了陌陌製造新的消費場景。 這些基於陌陌對社交理解嘗試,既是對變更的年輕人概念下用戶使用需求的應對,也為陌陌主APP、以及旗下陌生人社交陣地探探的玩法提供了更多的空間。 唐巖在近期電話會上介紹,一些引入系統的新體驗已經在增加營收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在這個領域,陌陌團隊擁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 03 | 應變 穩固的現金流、提前看到變化的能力和明確的自身定位,也在客觀上讓陌陌相較不少網際網路企業有更充足的底氣去應對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更好地在經濟的冬天過後「花開」。 事實上,根據陌陌4Q19電話會實錄,多位高管確認,疫情對陌陌的多項業務產生了影響,其中,對陌陌主APP的影響體驗在消費者的情緒上,對探探APP的影響則主要體現在相關社交距離和相關社交距離控制措施造成的不確定性上。 ... 面對疫情,陌陌的應對方法不僅僅體現在用戶儲備上,還體現在既有能力對風險的前瞻性規避上。 例如,陌陌對「消費新體驗」的開發,實際上是通過不斷的場景構建以及增值服務的豐富實現,財報中提及,4Q19增值服務營收的大幅提升,就有得益於「為提升用戶的社交體驗而引入了更多功能和更多付費方案,從而推動了虛擬禮物業務的持續增長。」這種方法被繼承到了疫情的應對中,並成為重點。 例如,在2019年,陌陌主APP陸續推出過狼人殺、搶車位及天天莊園等諸多增值功能,得到良好反饋;探探APP也一直嘗試推出增值服務新功能,包括但不限於可以讓用戶購買特權直接解鎖對方頭像的功能、閃聊功能等等。 這一系列關乎新消費場景的嘗試,有助於陌陌儘快擺脫疫情的影響。在財報電話會議上,陌陌CEO唐巖表示,「實際上,從3月開始,陌陌核心業務的趨勢,就流量和營收而言已出現逐漸復甦的跡象。」 探探創始人兼執行長王宇也在電話會上稱,在疫情期間,探探的活躍用戶在客觀現實的環境處於壓力之下。在離線約會活動規模回復後,付費用戶將再度增加。在營收方面,「上半年可能會面臨一些壓力,但隨著疫情陰影逐漸消失,第三季度的訂閱營收可能會大幅上升。探探在下半年可能會實現非訂閱營收。考慮到這兩個因素,今年下半年的營收增長將更大。」 在這種有限壓力下,新冠疫情會讓陌陌在運營支出上更加自律,從而總成本占總營收的百分比可能會上升數個百分點,這意味著毛利率可能會下降數個百分點。但另一方面,陌陌也需要一定水平的營銷支出來繼續支持用戶恢復和擴張,在已成功應用的路徑下,可以幫助陌陌遵循一般規律、儘可能早地擺脫疫情影響。 「就運營利潤率前景而言,陌陌核心全年的運營利潤率仍保持在30%左右。第一季度的運營利潤率最低,低於平均水平,從第二季度開始將逐步提升。在探探方面,今年的凈虧損也將顯著收窄,尤其是在下半年。」財務長張曉松在電話會議上表示。 「在疫情過去後,我們將會有更多的量化視角,人們也將回到正常生活中。」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L2j42Q0.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584184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西屯耳鳴治療中醫霧峰無法進行中高強度運動看什麼科南屯自律神經失調看什麼科
大雅耳鳴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台中頻尿改善中醫診所 網友都推薦到這間中醫診所霧峰缺乏食慾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潭子頭暈看什麼科 負責任會傾聽需求的中醫診所大雅失眠睡不著看什麼科 龍井注意力不集中改善中醫診所 網友都推薦的中醫診所龍井躁鬱恐慌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大雅焦慮不安治療中醫 ptt推薦的中醫診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xr40vy76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